打開心裡箱,看見更多的自己-LGBTQ+、多元文化

心裡箱
Dec 24, 2023

--

願你可以享受自己最獨特的樣子。

十二月主題:最獨特的樣子

文/Bella

當代社會大家都在提倡尊重與多元,仿佛這些詞彙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我們腦海,但當跨性別者就在我們身邊時,你是不是也會出於好奇或想要認識更多對方的生命故事在他們身上多停留一些時間呢?坦白說,我會。

跨性別者是一個統稱,是指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出生時的性別不符的人。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認同自己身為男性、女性或其他性別的心理意識;性別表達是指一個人透過行為、衣著、髮型、聲音或身體特徵等,來向他人傳達自己所認同的性別。跨性別者 (transgender) 有時被稱為變性人(trans)。雖然跨性別者一詞不帶任何褒或貶義,但不是所有外形或行為與性別不符的人都會把自己看成是跨性別者(美國心理學會,2011)。在性別呈現上有別於傳統對於生理性別概念之個體,通常包含跨性別男性(transmen or FtM)、跨性別女性(transwomen or MtF)、非二元性別者和變裝者等(宋宥賢、李佩珊,2023)。

平台pexels攝影師:rosemary ketchum

曾經聽過一句話,朋友告訴我跨性別者的痛苦有時候除了來自外在不友善的目光和刻板印象之餘,更多時候是他們都認為自己的靈魂住錯了地方,仿佛自己被困在陌生又漆黑的夜裡,曙光永遠都不會灑落在自己身上,唯有模仿刺猬把自己保護好,才可以面對世界上各種挑戰。我第一次接觸跨性別者是在一個紅燈區,那時候在隱秘與昏暗的燈光下她們開始打扮換裝後就到街道上招攬路過的車輛,行駛在路上的行人都紛紛投來異樣的眼光,她們的身份除了是性工作者,同時也是跨性別的性工作者,彷佛渾身上下都貼滿大大小小的標籤,不斷被行人數落破壞社會道德風氣。在離開該區域後讓我不斷去思考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讓她們只能在這裡工作?內心不禁產生或許成為性工作者並非他們的首選,而可能因跨性別女性的身分無法被社會所接納,迫使從事性工作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同時也讓我不斷去反思,身為助人工作者的我們說著要替少數族群發聲又可以做什麼?

平台pexels攝影師:polina tankilevitch

許多人會疑惑,既然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那為何不直接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成為真正的「跨性別者」呢?但在這之前她們其實會對社會與自我產生擔憂、懷疑,彼此相互交織,如擔憂現身後社會的反應、未來生活的挑戰等,這也伴隨著對自我效能的懷疑,懷疑能否有效應對這些挑戰、能否以真實樣貌生活(宋宥賢、陳思帆,2022)。跨性別者所經歷的這些心理壓力都是需要獨自一個人去面對的,種種困難與挑戰,焦慮與煎熬,或許是旁人很難想像,也是一輩子都不會需要去經歷的歷程。

更開放的環境,友善的空間是社會進步的象徵,當在進行各項措施或制度上的思考時納入多元族群的考量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去推進與努力的方向。當然身為一般老百姓的我們可以做的或許不多,也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去喜歡某個族群,期待每個人做到嘗試去理解不同族群與接納每個人都有成為自己的權利就足夠,涵容多元和學習尊重不同的族群,依然是我繼續往前的動力。每年在同志遊行中看著天空中飄揚的彩虹旗,我知道我們又往前走了一步,希望在愛與被愛的環境裡每個人都可以享受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平台pexels攝影師:eduardo lópez

參考資料

美國心理學會。(2011)。《解答你的問題:關於跨性別者、性別認同及性別表達(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bout transgender people, gender identity, and gender expression)》。華盛頓:作者。[檢索於http://www.apa.org/topics/lgbt/ transgender.aspx]

宋宥賢、李佩珊(2023)。出走自我?走出自我!-跨性別女性的性別認同發展歷程與經驗。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67),5–44。https://doi.org/10.53106/172851862023050067002

宋宥賢、陳思帆(2022)。「在荊棘中邁向真實自我」:跨性別女性向父母現身之歷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4(2),357–384。https://doi.org/10.6251/BEP.202212_54(2).0005

--

--

心裡箱

走過的路途不見得清楚記得,只是種種感受會留在屬於我們心裡的箱子。打開箱子需要勇氣,伴著親近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遇的獨一故事,認識世界,繼續遠行,其實認識的是我們自己。